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政府买“骂”,但愿不是一阵风
买断“索赔权”折射行政调节依赖困境
雕像烂尾拆除,是不好查还是不想查?
“高温维权”需要“走出清凉”的监管
2013年07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维权”需要“走出清凉”的监管



    新华社记者 吕梦琦 

  夏季高温酷暑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引发中暑等多种疾病,有的地方还曾出现热死人的极端情况。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法制建设,特别是去年出台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使维护劳动者权益有了刚性约束和具体执行标准,然而一些企业无视新管理办法的规定,工人头顶烈日冒着酷暑作业、企业不发放高温津贴等现象普遍存在。
  “高温维权”难落实,企业有法不依固然是主因,但监管不严是更重要的原因。有的地方劳动监察部门简单以是否接到投诉作为衡量企业是否违法的标准,无视劳动者往往不清楚如何投诉甚至因为怕“丢饭碗”而不敢投诉的实际;有的地方劳动监察人员不愿深入工地、厂矿了解情况;有的检查活动纯粹为了应付差事,走马观花,不求发现和解决问题。凡此种种都使新管理办法的约束力大打折扣,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难以到位。
  法律的价值在于落实,落实的关键在于监督。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重要一环就是政府工作人员要彻底转变“衙门式”作风,积极主动地深入劳动一线察民情、问民意、解民忧。
  劳动者的高温权益是不是得到了保护,掌握情况很简单。只要劳动监察部门不贪图办公室里的清凉,走几步路、出一点汗,到工地上、厂矿里去看一看、问一问,就能了解实际情况。督促企业依法办事也不难。只要监管部门对职责和法律心存敬畏,不徇私枉法,违犯法律规定就依法处理,就能使法律条文成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有力武器。
  落实“高温维权”,劳动监察部门内部应建立较为严密的问责机制,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坚决问责,确保监察执法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