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大雨连天进三伏
 
标题导航
“一年一遇”的排水标准是否调调
县长与保姆比工资,是否太矫情□毕晓哲 
“铺叔”是否清白,真相或在铺外□马涤明 
从临时工到司机还有多少挡箭牌□陈甲取 
2013年07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临时工到司机还有多少挡箭牌□陈甲取 



  近日,广州市纪委在市委礼堂大厅以活动公告板的形式,公开曝光了通过网络监控抓取的市属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看视频、玩游戏、看股市等“庸懒散奢”行为,最严重的一个IP地址平均每个工作日在线玩四个半小时。记者对被曝光的11个机关单位逐个采访核实,其中7个回应“不务正业”者是司机。(7月13日《京华时报》)
  在一些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每每出现不光彩的负面新闻,或者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违纪,进入追责阶段时,往往会听到都是“临时工惹的祸”的说法,“临时工”似乎成了“挡箭牌”、“替罪羊”的代名词,一再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
  一些机关单位在解决公关危机时,没把过错推诿给临时工,而是嫁接给了司机。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被曝光单位挤牙膏似的:先一口咬定说责任者是“工勤人员”,在追问下挤出了“司机”,在再三追问下又挤出“也有一些干部”。固然我们不排除曝光的上班时间“不务正业”人员中,确实有司机的存在,但不容否认的是,正式工也在其列。可想而知,若无记者的一再穷追猛问,司机必将充当作为顶包道具的另类“临时工”。
  走了“临时工”,来了“司机”。在正式工面前,无论“临时工”还是“司机”都不过是披着不同“马甲”的“救火队员”,上演着一幕幕“丢卒保车”的“创举”,以此来掩饰或补救正式工的错言劣行,试图平息社会舆论的压力,仅此而已。
  被抓住“庸懒散奢”行为,让司机来背黑锅,把其当作“救命稻草”来撇清关系,淡化影响,看似创意之举,实则贻害无穷,不但容易助长机关单位的懒惰作风和侥幸心理,让真正的责任人免于责任追究和法纪惩戒,引起公众的猜疑与不满,更会伤害社会公正和削弱政府公信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