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谁给了色狼乱伸黑手的胆子
对“吹牛所长”怎能轻率免职了事
赔三千硬币让乘客权益雪上加霜
质疑精神本不缺少奈何早已经被阉割
2013年07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质疑精神本不缺少奈何早已经被阉割



  李冰洁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题客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5617人参与)显示,98.9%的受访者觉得当下青少年缺少质疑精神。     (7月19日《中国青年报》)
  质疑精神几乎是“天生”的。这一点,从孩子爱问“为什么”可以充分印证。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树上的果子为何会往地上掉;天上为何会闪电打雷……诸如此类,对孩子来说,凡是没有见过的或者不懂的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家长如果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常常会被问得哑口无言。
  然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孩子的质疑精神却越来越少了。一者,学校的教育不允许学生有质疑精神。比如,“标准答案”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或分析方法,回避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慢慢地,学生头脑中的质疑精神和思维退化了;部分教师心胸狭窄,压制学生质疑教师的权威,一同阉割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二者,家长只希望孩子“心无旁骛”地读好“圣贤书”,要求孩子按照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思维思考问题,不愿看到孩子把时间、心思和精力花在“其他地方”,“浪费”宝贵的青春,将来考不上好大学,质疑有什么用?在家长的“教育”下,孩子的质疑精神逐渐被磨损了。
  三者,缺少鼓励青少年质疑的社会环境。有媒体曾呼吁社会包容异质思维。这是有针对性的。说白了就是缺少包容质疑的思潮和社会环境,而且,有时候质疑是有风险的,甚至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某种程度和情形下,鼓励质疑就等于承担风险,如此一来,谁敢鼓励青少年质疑呢?
  这就是当下青少年缺少质疑精神的原因,通过受访者的嘴表达出来,就呈现为一个个高得惊人的百分比。没有质疑,哪有创新?没有创新,又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