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须虫 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取得联系,要求新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产品影响中国消费者健康。 (本报今日A22版) 与一般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披露或者第三方曝光不同,新西兰恒天然问题奶粉却是企业“自曝家丑”。 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发现有3批浓缩乳清蛋白出现质量问题,这些产品是去年5月在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生产的,污染源是该公司在北岛怀卡托地区豪塔普工厂的一根受污染的管道。 在很多人看来,恒天然此举是“不明智”的。一方面,此次污染属于“意外”,从生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4个月,恐怕这批产品中相当的部分早就通过下游链条,终结于消费者手中。 而另一方面,公司自曝的检测结果,是“可能含有肉毒杆菌的菌株”,属不确切风险性的结论,并且作为原料一部分通过高温工艺,不会存在危害隐患。可见,“自曝家丑”不仅放大的问题,还扩大了后续处理的成本。 毫无疑问,恒天然“自曝家丑”有着相对于国内企业最为稀缺的诚信与担当,如果是国内企业在自身产品检测中发现类似的问题,可能采取隐瞒措施,相信不会有人感到意外。 恒天然“自曝家丑”值得思考,企业的担当必然需要制度担当的土壤。这对于即将实施奶企重组的国内乳业,如何从奶业规则层面,改良和培植更适宜奶企安全与质量责任自信的土壤,具有启示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