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子庆
3岁的小朋友,除了普通话、粤语、英语外,幼儿园读完后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日前,广东佛山一家新成立的国际幼儿园拟开设国际班,除了英语外还教授孩子学习西班牙语。有家长担心孩子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会弄混,但也有家长恰恰是看中这样与国际接轨的课程。 (8月5日《广州日报》) 在笔者看来,幼儿园开设国际班更像是开国际玩笑,就连幼儿园老师都对开设国际班的效果心里没底:“对于新出现的幼儿园小语种班,此前并未有实际效果可循,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还要看孩子自己有无兴趣。” 如此看来,开设国际班恐怕只是招生噱头,趁机多捞点钱才是最终目的。要知道,国际班课程价格不菲,学费6000元/月,这还不包括校服费、餐费和校车费。按此计算,为孩子多掌握一门语言而读国际班,一年下来仅学费就要7.2万元,这一学费标准雄踞佛山现有国际幼儿园之榜首。 也许有人奇怪,既然收费如此之高,而且国际班的效果也未得以证实,为何还有很多家长趋之若骛呢?答案并不难找。时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然成为多数父母花大价钱供孩子接受“幼儿精英教育”的重要原因,为了培养“小神童”、“小CEO”,家长不惜花费重金。 说实话,笔者在“佩服”幼教机构市场嗅觉灵敏的同时,也对这些还刚刚学会吃饭、走路就被逼着去学“EMBA”“4门语言”的幼儿深感同情。3岁就得担起掌握4门语言的重任,家长如此“逼”下去,孩子不成为休息不够的“特困生”才怪。 幼儿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应该回归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这个层面,不是随意拔高。现在很多小孩的教育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孩子教育如同是花钱购买的商品,还要等着升值,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太大。 记得八年前,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后发出感叹: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累的,他们的生态环境是最不宽松的。单纯地提前学习时间并不能加快儿童成长的速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的时间表,不应该人为地提前或推后。有时一个错误的教育理论将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营养不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