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冰洁
继北大学子卖猪肉之后,清华学子也当起了城管。“清华大学生准备来跟我们‘巡街’”“这么难的工作,他可能做不久”“高文凭帅哥,亲和力肯定不错……”。近日,在广西柳州市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里,大家都在谈论清华学子小韦当城管的事。 (本报今日A23版) 公众侧目清华大学毕业生应聘城管,不外乎感叹“知识掉价”,大学生不值钱。不过,反过来看,其实恰恰是那种认为文凭高工作就一定体面的观念陈旧了。这是计划体制时代大学生就业分配惹的祸,彼时名牌大学不可能分配到“低端”岗位上。 表面上看,“高材生”就业“低端”化是一种浪费,但实际上“高材生”只是“理论家”,不是实干家,没有人生经历,没有或缺少实践经验。因此,对所谓的“高材生”吹捧有加,并不一定能鼓励“高材生”干出一番事业,有的人往往因沾沾自喜,结果被“捧杀”。相反,脚踏实地,丰富人生阅历,是比金钱还珍贵的财富,应该乐见其选择,鼓励其敢吃苦的精神。人们不是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吗?只要是金子,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会发光。 当下就业岗位供不应求,不是每个“高材生”都能有一份体面工作。先就业再择业,是非常现实和保险的选择。如果因为一时找不到体面工作就一直不肯在“低端”岗位上就业,恐怕真应了这位清华学生所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如果大学生不满意岗位就选择不就业,则不得不使人怀疑其就业心态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