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垮了才修,补牢为何等到亡羊后
高额社会抚养费究竟都“养”了谁
打击统计造假不能坐等举报
观点PK
2013年09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垮了才修,补牢为何等到亡羊后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哪天垮了就能重建了”,无异于明知“狼来了”,却要等到亡羊后才去补牢,看似是一句调侃,却透出当地政府执政理念的“冷漠”二字。它不仅是当地官员对政绩观的认知错误,也是问责机制缺失的漏洞。

  近日,广东省兴宁市市民反映,该市望江狮水闸设施部分闸门水泥柱已开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关系到周围十万人的生命安全。当地职能部门一名官员表示,上级没拨款,市里也没钱,哪天垮了就能重建了。(本报今日A29版)   一座岌岌可危的水闸,四年命悬一线却得不到“医治”,不知在当地官员眼中是否还有“民生”二字。“哪天垮了就能重建了”,无异于明知“狼来了”,却要等到亡羊后才去补牢,看似是一句调侃,却透出当地政府执政理念的“冷漠”二字。
  从省厅到市局,都收到过报告,甚至很多领导还实地考察过,但只因“没钱”而被拖延了四年。这不仅让人疑窦丛生:当地有钱盖办公楼、买公车,怎会没钱修水闸?当地官员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混乱的思维逻辑,在于扭曲的政绩观作祟。不难想象,维修水闸虽能消除十万民众的安全隐患,却换不来一笔能落于纸面的政绩。相反,等到水闸垮塌之时,一拆一建,两笔GDP便跃然纸上,说不定还能上演一段可歌可泣的救援佳话。因此,有两笔政绩可以捞,谁会做一件“费力不讨好”又“劳民伤财”的维修苦差?
  其实,类似“亡羊补牢”的做法并不新奇。部分地区矿难频频发生,但政府部门却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直到灾难发生后才勒令改正;兰考大火吞噬7名弃婴,当地民政部门对非法收养早已心知肚明,却听之任之,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摆出“有错必改”的姿态……由此可见,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宁可热衷于“花钱消灾”,也不愿未雨绸缪,这不仅是扭曲政绩观造成的恶果,也是问责机制缺失之痛。类似事故造成恶劣影响,但事故原因多归咎于天灾或肇事者,打向政府责任人的板子落得太轻。
  望江狮水闸始建于1975年,若在大水中垮塌,当地政府或许将“罪魁祸首”归咎于天灾或始建者,将自身干系撇得一干二净。殊不知,主管部门有责任与义务保证其具有使用功能,保证不能产生安全隐患,一旦发现隐患,又没有解决,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应该问责主管部门。若问责松松垮垮,政府部门自然也就丧失了未雨绸缪的“动力”。
  由此可见,“哪天垮了就能重建了”不仅是当地官员对政绩观的认知错误,也是问责机制缺失的漏洞。寄希望于当地官员即刻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或许并不现实,在笔者看来,当务之急乃以严厉的惩罚手段来制造危机意识,倒逼当地官员一改掩饰问题的惰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