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捷
国家统计局对群众举报的云南省陆良县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等问题进行了检查,抽查的28家工业企业上报2012年工业总产值63.4亿元,初步核实为28.2亿元,虚报35.2亿元。(9月5日《云南日报》) 这次云南陆良县被查出统计数据造假,再一次揭开了统计数据造假的“伤疤”,使统计数据造假的问题再一次浮出水面,公众希望掀起统计数据打假热潮的期待,比这次打击陆良县统计数据造假更殷切。为什么?因为统计数据造假是普遍现象,可以说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能够观察到地方统计数据造假的一个最直接的现象是,地方GDP之和大于全国统计的GDP。地方GDP之和高于全国GDP,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长期存在。这种已经摆到公众桌面的问题,还有猜疑吗?如果地方统计数据不造假,怎么可能高于全国GDP之和呢?而且,地方GDP之和高于全国GDP动辄达几千亿,甚至上万亿,显然不是哪一个地方造假能累计起来的,而是各个地方都在造假累计起来的。既然如此,为何不清查哪些地方在造假呢? 这是个比较复杂,但又是简单的问题。说复杂,是因为没有调查,说简单,就是一句话:坐等举报,没有举报就不查。比如,这次云南陆良县被调查,就是因为有人举报。这对陆良县来说是不公平的。笔者并非为陆良县开脱,而是认为坐等举报的调查本身是不公平的,也是统计数据造假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该改一改了,避免公信力不断的流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