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家长护送孩子上学,或许暴露出部分学生自立能力差,但不能过度解读,我们从陪同报到中看到的,应该是亲情的寄托。多数新生并无沉溺于父母臂膀的庇护之意,他们更趋向于独立报到,只不过在父母的盛情之下,难却陪同报到的要求。
9月7日,潍坊学院、潍坊医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大一新生陆续到校报到。面对未知的大学生活,有的学生在入学报到时拖家带口,父母同时陪同报到已经成为亲友团“标准配置”,也有的学生选择独立报到,他们说,从这一天开始,自己要学着独立。 (本报今日A7版) 随着我市高校进入开学季,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家长忙碌的身影成了各高校别样的风景线,这支比新生数量更为庞大的“亲友团”霎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面对家长陪同报到的普遍现象,不少民众发出新生自立能力堪忧的感慨,但笔者认为,陪同报到的背后其实是一份浓浓的亲情。 在当前教育模式之下,学生更多的是埋头于书本,社会化活动相对欠缺,生活阅历也略显匮乏,因此,民众对其自立能力的诟病并非空穴来风。然而,“儿行千里母担忧”之情已流传了千百年,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了“90后”新生的自立能力。大学新生多是第一次出远门,做父母的难免心有挂念,选择护送孩子到校只是父母爱子之心的流露。 其实,在新生中,独立报到的也大有人在,即使没有父母“鞍前马后”的照料,他们依然可以做到按部就班,在此语境下,民众对其自立能力的担忧显得有几分多余。而且,多数新生并无沉溺于父母臂膀的庇护之意,他们更趋向于独立报到,只不过在父母的盛情之下,难却陪同报到的要求。 因此,家长护送孩子上学,或许暴露出部分学生自立能力差,但不能过度解读,毕竟生活不能自立的新生只是少数而已,我们从陪同报到中看到的,应该是亲情的寄托。“独立精神”固然要培养、要提倡,但自立能力的培养需细水长流,指望在新生报到中毕其功于一役,恐怕只会是一种奢望。 相较之下,北京、湖南等地高校设立的“隔离区”便人性化了不少。家长在“隔离区”外望而却步,无法插手办理开学手续,新生只能自食其力。如此一来,既满足了家长的亲情欲望,又给了新生一次锻炼自立能力的机会,可谓“一箭双雕”。 新生独立报到值得提倡,但我们也不必苛责家长陪同报到,它不过是亲情驱使下的产物,况且,新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孱弱,我们不必在自立能力不足的问题上大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