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听证会连走形式都不认真了
实行以房养老,只有规定还不够
对脱衣促销,不能止于道德谴责
政府严打过度医疗该给“度”定个标准
2013年09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证会连走形式都不认真了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南京市物价局之所以担心不好控制,在于“心中有鬼”,明知方案牺牲部分民众的利益,却不愿刺激“巨头”们的神经,只能封住民众的话语权,以求得到一个“圆满”的听证会。听证会制度形同虚设,已酿就无人报名的苦果,如今连形式都丢弃一旁,谁还会甘愿被听证忽悠着玩?
  江苏省南京市地铁4号线即将投入使用,下个月南京将召开“地铁价格听证会”,但南京市物价局的公告显示,消费者参加人将由消费者协会推荐,自由报名的市民,只能旁听不能发言,并称这是担心不好控制。
           (本报今日A15版)
  普通民众的声音被置若罔闻的潜规则早已被戳破,听证会流于形式的舆论抨击也是此起彼伏,但现状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诞生了新的“奇葩”。南京市物价局组织的地铁价格听证会,干脆下了一纸“封口令”,连形式都懒得去做了。
  回首过往,不少地区的听证会异化成“听涨会”,普通民众的反对意见轻如鸿毛;河北石家庄4名市民因在听证会发出“杂音”,“泼漆”等报复行为随之而来;保定市物价局“垃圾费”听证会上,26名代表中,至少20名是政府机关或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即使民众提反对意见也无济于事。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弊端:听证会徒具形式,结果难尽如人意。但相较于南京的这场听证会,这已实属“万幸”了,至少他们没有堵住民众的嘴,给了民众发牢骚的机会。
  按照南京市物价局的说法,听证会“禁言”是担心不好控制。诚然,由于利益立场的对立,难免会出现“不和谐”之音,但作为听证会,本意就在于充分倾听各方声音,达成一个相对圆满的协议。若一味追求“完美”的结局,还听证个啥劲?
  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南京市物价局之所以如履薄冰,首先在于“心中有鬼”。南京本次投入使用的4号线,一改之前计站收费办法,改为里程收费。按照计站收费办法,8站以内收费2元,4元封顶,收费标准更改后,2元坐8站、4元封顶的收费模式能否延续,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然而,南京市物价局和地铁公司对此却讳莫如深,虽然有最高收费10元的传言被否认,但民众的担忧并未因此烟消云散。这“葫芦”里究竟装着什么“药”,恐怕只有相关部门心知肚明。
  其次,南京市物价局把民意归为刺耳的“坏声音”之列,视提意见的民众为节外生枝的“刁民”,或许这正是听证会失效的问题所在。明知方案牺牲部分民众的利益,却不愿刺激“巨头”们的神经,只能封住民众的话语权,以求得到一个“圆满”的听证会,避免生出祸端。
  听证会制度形同虚设,已酿就了海南阶梯电价听证会无人报名的苦果,如今南京市物价局连形式都丢弃一旁,谁还会甘愿被听证忽悠着玩?如此一来,有关部门恐怕以后连“自说自话”的机会都没有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