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个曾参与网络反腐的“大V”被抓。与此同时,新版中央纪委网站上线,接受网络信访举报是其六项主要功能之一。专家认为,在网络反腐上,官方正从“幕后”走向“台前”。 (9月18日《新京报》) 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利用舆论关注牵住反腐的“牛鼻子”,很大程度是倒逼惩腐作为。网络的公开性,一方面舆论的推动力可能异化成一些人炒作的推手,夹杂着不纯的动机,亵渎了反腐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舆论的放大作用,以偏概全式的偏听偏信,无形中加剧了官员腐败的错觉,凡官皆腐,对那些清正廉洁、默默奉献干部的大多数是莫大的伤害。此外,网络反腐,让举报者置于暴露之下,失之于保护,玉石俱焚亦是社会的痛。 官方网络反腐从“幕后”走向“台前”,首先是党反腐决心的体现,开前门关后门,变被动为主动,意义无须多言。 不过,网络反腐之所以令人期待,除了一定程度上保持举报渠道的畅通之外,很大程度是反腐体制与机制公信力的命题,不曝不查,不闹大不重视,以及监督体制机制不完善,“窥探”猜测,甚至把反腐比作“隔墙扔石头”,惩处成概率事件。 那么官方网络反腐走向“台前”,相比而言,渠道的封闭性让反腐“静悄悄”,如何取信于举报者,如何取信于公民,依然是无法绕过的症结。官方网络反腐首先只是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渠道,不分层级,直上顶层,是优势也是劣势。举报线索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得到妥善处理,如何到基层反腐部门进行实事求是的彻查,必须有一个可靠的运行机制与监督机制来维系。其次,反腐可以“静悄悄”,反腐的成果却不能无声无息,为人所共知的效果才足以取信于民。官方网络反腐,应建立相应的定期披露机制,让公众看到持之以恒的态势。 更重要的是,官方网络反腐不可能成为网络反腐的全部,如何对待网络上公开的举报,如何甄别为我所用,如何创造宽松的土壤,给予积极的回应与保护,成为官方网络反腐的有益补充,亦是网络反腐形式的题中之义。此外,反腐败惩防并举,网络反腐之所以受关注,其实是对制度与机制上预防腐败的期待,尤其是以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为核心的透明监督体系,全方位释放群众监督的诉求。总之,网络反腐不仅是一种样式,也是反腐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需要更多机制来撑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