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花好月圆
 
标题导航
追薪出新招,别又成了肥皂泡
官网反腐期待更多机制撑腰□木须虫 
无标准的调和油只是“大忽悠”□苑广阔 
母亲求助组织部长亟待为官场“醒酒”□左崇年 
2013年09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准的调和油只是“大忽悠”□苑广阔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食用油销量大增。但记者采访发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的食用植物调和油长期以来缺乏国家标准,导致市场上调和油鱼龙混杂,名称标识“迷人眼”,配料比例成各商家“最高机密”,一些无良商家甚至以次充好,欺骗和坑害消费者,让调和油消费不明不白。    (9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用调和油时,往往会想当然地以为,标注什么名字的食用调和油,那么整桶油里面这种油料的含量一定是最多的,比如“花生调和油”,花生油就应该是最多的;“坚果调和油”,坚果油就应该是最多的。可是,这实在是一个存在多年,也蒙骗了无数消费者的假象,真相是什么油最贵,就标注这是什么油,而什么油便宜,调和油里面的含量就最多。
  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都是以较为廉价的大豆油或菜籽油为基础油,加上少量花生油、坚果油等较贵油种,而命名时却突出较贵的单一油品,例如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等,造成其“名贵”假象。看到这里,很多消费者可能都会恍然大悟:怪不得买回来的花生调和油,吃起来却没有花生油的香味呢。而商家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以花生调和油为例,制作花生油的原料花生,价格要远远高于大豆、菜籽,多使用大豆、菜籽,少使用花生,成本更低,利润则更高。其他的食用调和油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样的行业“潜规则”,显然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侵害。商家在一桶名为“花生调和油”里面加上一勺甚至是一滴花生油,也算是“花生调和油”了,这明显是在忽悠消费者。而目前市场上的食用调和油虽然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但仔细看看包装上的说明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调和油都只表明所含的配料成分,根本没有说明各种配料所含的比例。消费者用肉眼当然是看不出里面含了多少大豆油、多少花生油的,又没有办法自己检验,只能糊里糊涂买回来“糊涂油”。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业“潜规则”?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食用油行业仍旧没有一个国家统一的行业标准,完全处于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根本就不能责怪商家的不厚道,既然没有政府部门和行业内部的生产标准,那么一桶油里面只要有一滴花生油,自然也可以叫做“花生调和油”,这本来就没有什么错。
  可见,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建立调和油规范,添加比例标识,赋予消费者知情权,从产品到营养成分,让消费者看得清楚,吃得明白。与此同时,还要严格规定其命名标准,例如命名为“花生调和油”,其中花生油的比例至少要占20%或者更高。这样一来,才能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也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