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国庆生活秀
 
标题导航
通票不通,庐山痛折射行业痛
转变人情消费观念比“拆弹”更重要
铲除黑诊所杀手锏是“看病不再贵”
群众不满意不得验收 看着挺美却是马后炮
2013年10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票不通,庐山痛折射行业痛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面对票面价格和实际价格近10倍的“误差”,山中游客不由直犯迷糊:庐山真面目果然难识。利字当前,在一个尚不规范的行业环境中,监管光几声吆喝又能起到多大作用?不断挤压隐含于公益性中的“私利水分”,使票价回归理性,“通票”才能不是一个传说。
  国庆期间,全国大约有1400家景区实行了门票价格优惠,平均优惠幅度约为20%,但在一些景区,“园中园”、“票中票”的现象却让消费者感叹,“风景依旧是看不起”。有网友统计,虽然庐山通票价格为180元,但若逛遍庐山所有景点,游客却需要花1792元。           (本报今日A14版)
  票面价格和实际价格竟有近10倍的“误差”,身在山中的游客不由犯起了迷糊,悻悻然感慨:庐山的真面目果然难识。可以想象,黄金“粥”里,当万千游客挤过拥堵的高速,赶到旅游目的地时,早已经人困马乏。岂料“刚出泥潭,又入虎口”,进入景区后,立马又成了“案板上的肉”,任由一个个景点割来割去,苦不堪言。那道本应发挥“护身符”作用的通票,顷刻间法力尽失,反倒更像是引诱游客上钩的诱饵。
  这些让游客迷失的“园中园”、“票中票”,个中的弯弯绕不难厘清,始作俑者正是庐山“六龙治山”的管理机制。总共302平方公里的庐山山体,却分别归属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庐山自然保护区以及星子县、庐山区、九江县等管辖。至于游客花180元钱买到的那张“通票”,只能在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管辖的海拔800米以上的景区才有效。乖乖,这票里票外的文章可谓跌宕起伏,在各景点“分景而治”的迷魂阵中,不明就里的游客不被狠宰才怪。
  “乱”不过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与之伴生的“贵”,未尝不是游客切肤之痛的根源。在此,有一个根本性的认知必须明确,即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遗产,均属公共资源,景区游览更应该作为一种普惠性的国民福利存在。但在市场化过程中,为数众多的景区却被经营方观念上或事实上视作私有资产,将其当成“摇钱树”。除了“园中园”、“票中票”现象外,部分景区、景点门票价格持续高涨无不是旅游乱象暴露出的冰山一角。
  对于庐山的门票问题,无论是景区管理局自查自纠,还是江西省发改委发文整治,甚至是国家旅游局暗访督促,监管层面的努力不可谓不多,无奈问题始终是“有整改没结果”。  其实也不难理解,利字当前,在一个尚不规范的行业环境中,几声吆喝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唯有下定决心,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问题才有趋利向好的可能。
  首先,要规范厘清景区管理机制,规避管理主体利益博弈,避免产生“票中票”等乱象;再者,在景区、景点门票定价环节引入民意听证制度,使票价回归理性,让游客“看得起风景”;第三,强化社会监督,加大责任追惩力度,形成威慑力,使“强买强卖”等违规操作无处遁形。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动作,不断挤压隐含于公共资源中的“私利水分”,让景区的公益属性回到合理“价位”,“通票”名副其实当不是一个传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