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文斌
2013年9月30日凌晨,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一废弃厂房发生意外塌陷,造成在此过夜的16名建筑工人失踪。截至10月12日,救援工作已展开13日,16名工人生死不明。种种疑团,漫长等待,却只有武安市政府事发当天发布的一条不足200字的通稿来解释这起事故。 (10月13日《燕赵都市报》) 废弃厂房意外塌陷,导致16人失踪,这无论如何都是起重大责任事故。从情理上说,救援工作该是透明的,当地政府应该是及时向外界透露相信救援信息,可没想到的是,除了当初200字的通稿,就没有别的。 面对16人失踪,当地官员为何只给公众200字的通稿?这恐怕与当地安全形势严峻有关。据悉,武安曾多次发生类似事故,安全生产的压力重。但即便如此,也应及时公开信息,让公众清楚真相。唯有对安全事故不隐瞒,才能使安全更有保障。现在用200字通稿将公众的知情权挡在“门”外,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公众不得而知,于是各种猜测随之而汹涌。最大的损失就是政府的信誉。 凝固的200字通稿,太短、太冷漠。这比一些事故之后,官员一再强调的“死者家属情绪稳定”更加可恶。16条鲜活的生命,政府是如何救援的?家属又是怎么样的状态?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天,怎么能再继续隐瞒下去? 事故的发生,有天灾因素,也可能有人祸因素,但不管什么样的事故,都需要一个畅通的消息发布渠道,动态发布,告知公众。这是对16条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更是当地政府必须有的“动作”和“姿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