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制度只认钱,难怪银行太薄情
安全教育变电视购物,少拿“初衷”遮羞
永不再建项目或重建,不是胆识是失信
高价卖进京户口指标背后是户口红利作怪
2013年10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度只认钱,难怪银行太薄情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如同小额账户管理费等不合理收费、离柜概不负责等不对等规定一样,“逼”重病老人亲自现身更改密码照出的是银行利欲熏心,银行制度难逃只认钱的顽疾。在银行的经营理念之中,不乏“客户至上”的字眼,但在只认钱的制度下,只会沦为了一句空喊的口号。
  今年75岁的徐万发身患多种重病,在陕西省西安城东一家医院接受治疗。10月12日中午,因为需要更改银行卡密码,且银行要求本人必须亲自办理,他被120急救人员用急救车送到工商银行西安纺建路支行门口,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被放在担架上抬进营业大厅,才最终完成了按指印这道程序。目前,涉事银行已经道歉,并表示将特事特办。  (本报今日A23版)
  若站在“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的立场而言,银行“逼”重病老人亲自现身更改密码之举,看似带有几分善意的成分,也算得上按章办事的“典范”。但若制度得了病却依然企图以制度之由堵民众之口,就难以令人信服了。
  对于健康民众而言,本人亲自重置密码可防止信息泄露,避免财产权益受损。然而,徐万发身患多种重症以致生活无法自理,连睡觉都不能平躺,出门对他而言已实属艰难,置身银行办理业务恐怕就“难于上青天”了。银行之所以坚守制度阵地,无非是担心其财产被“暗箱操作”而引发纠纷,不愿因需承担潜在的连带责任风险而损失真金白银。另外,银行上门服务要“浪费”人力物力,得不偿失的买卖自然懒得去做,而且一旦开此先河,“麻烦”将接踵而至。可见,“逼”老人坐担架按指印乃银行权衡利益得失后的“明智”选择。
  不可否认,趋利避害是任何一家盈利性企业的不二之选,但作为一家国有银行,是否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工商银行的经营理念之中,不乏“客户至上”的字眼,但在部分特殊情况下,似乎沦为了一句空喊的口号。
  自2011年起,小额账户管理费、点钞费等不合理收费备受争议,“金钱至上”之意不言而喻;“离柜概不负责”令不少储户眼睁睁地目睹个人财产不翼而飞,而当ATM机多吐了几张纸币之时,银行又秉持“负责到底”的态度追回损失,一反一正对比鲜明,不对等的规定照出的是利欲熏心。种种类似规定面前,银行制度难逃只认钱的顽疾。
  银行制度生了病,监管部门该行医生之职,但若只是“头疼医头”,病症势必将卷头重来。在监管部门痛下“杀手”之后,小额账户管理费等已被叫停,但部分不对等规定依然我行我素;虽然当地银行已道歉,但难保不会涌现类似冷漠之举。若只是简单机械般曝光一项整治一项,银行真正实践“客户至上”需待到何时?唯有改变只认钱的制度、注入“人性化”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客户至上”的理念。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