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淘宝网上的一些商家开始提供一种新的服务:按照客户需要骂客户。记者发现,骂人服务中,选择花钱让店主骂自己的买家有不少,一些人被骂后给出好评,表示“很刺激”。一些骂人服务店有着不错的销售业绩,还将参加淘宝“双十二”购物促销活动。 (12月3日《北京青年报》) 骂人成服务终究是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是涉嫌违法的活儿。 毕竟骂人都是以言语侮辱他人为快感,不管是骂店主,或者店主骂买家,或者骂第三方,尺度紧一点的可以是歇斯底里,尺度松一点的很可能就成了侮辱诽谤,不仅破坏了语言环境,消极了社会心态,更重要的是可能诱发新的纷争,尤其是代骂第三方,很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攻击,甚至是报复。 所以,网上“骂人服务”不仅不能提倡,相反应引起高度重视,不管是从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角度,还是从规范商业竞争秩序的角度,都应该予以有效的禁止。特别是淘宝网,作为网络商业运作的平台,应拿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予以快速整治,止于未然,避免泛滥。 当然,“骂人服务”一个巴掌拍不响,对应的服务需求,才是业务存在土壤。报道显示,一些骂人服务店有着不错的销售业绩,证明骂人服务受到相当群体的青睐。 骂人的实质是一种发泄,不管是骂假想的他人,还是没事找抽骂自己,都在表达心理的不满,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可见,“骂人服务”不过是群体心理问题表现出来的外在症状。 “骂人服务”是种社会病症,折射出年轻人的心理问题急需更多关注。对于“骂人服务”要堵,更要疏。一方面要正视现实生存环境下年轻人的心理状态,经济、婚姻、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导致心理与心态的变化,需要从观念、制度等层面改善生存环境,给社会减压,削除群体的剥夺感、冷落感和无助感;另一方面给予负面心理合理释放有渠道,即便再完美的人也有负面情绪,对负面情绪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任由其积累、强化,最终爆发,走向对抗。要重视对个体现实的关爱,特别是从业环境中更注重对每个个体的沟通,让他们享有充分的表达权。 此外,应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畅通群体心理咨询、抚慰的通道,给予必要的疏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