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2014第一天·新政
 
标题导航
若是“好官”,何怨禁令之多
农民工又被踢这座城该反思□刘凯玲 
禁止挖人才
节日封闭商业区,这种柔情太难懂□郭元鹏 
抗日剧用“日本歌”,伤了民族尊严□毕晓哲 
“机关游”新鲜别小视其意义□苑广阔 
别光说狠话还得放狠招□王攀 
2014年01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工又被踢这座城该反思□刘凯玲 



  2013年12月31日上午,微博上的一条消息让武汉网友炸了锅:武汉72路公交车司机将一名挑着担子的乘客赶下车后,又追下车去踢了几脚。网友们认为,该司机有欺负弱势群体之嫌。72路公交车所属的武汉公交集团五分公司回复称,当事司机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想通过报社向挑担子的乘客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1月1日《武汉晚报》)
  公交本就是对社会开放的,不论是市民,还是农民工,只要愿意购买车票,都有权乘坐。农民工如果影响公交文明与乘车秩序,公交司机可以善意提醒,然而公交司机仅仅因为农民工挑担子上车,就将其赶下公交车,还追下车踢打农民工,实际是公交司机歧视农民工,是身份社会的缩影。
  事实上,往上追溯三代,好多市民都是农民出身,再往上追溯,“正黄旗”的城里人就更少了。公交司机在这位农民工面前,身份优越感又从何而来?其实,不止公交司机驱赶农民工,外来工受歧视的例子比比皆是。农民工在商场门口蹭凉被打者有之,农民工到写字楼上厕所被打者有之,农民工逛公园被驱赶者有之。
  尽管政府和社会为消除身份差别做了许多努力。比如,用居住证取代暂住证,改称农民工为“新市民”、“援建者”,设立“农民工日”,为农民工讨薪,给熟练工种农民工涨薪,一些农民工的薪水超过普通市民,等等。但是由于户籍的束缚、身份的差别,生活的压力,老板的霸道,城里人的歧视,一些农民工依然处于无助又无奈的境地。司机踢打农民工,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农民工形象不雅,给同车乘客带来不便,而在于城市对农民工的歧视观念根深蒂固。所以,要从根本上消除城市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政府和社会要做的是先要填平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心理鸿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