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萝卜招聘”等招聘腐败之所以能得逞,根本原因在于一个“暗”字,知情面过窄,民众监督的视线难以触及,权力黑手才得以为所欲为。“匿名”招聘不仅挡不住乱伸的权力黑手,反而蒙蔽了民众监督的双眼,这究竟是为防止走后门,还是为走后门创造条件? 在江苏省泰州市人才网上,一家事业单位公布招聘成绩时没有公布单位名字,而是以“某单位”代替,考生姓名也没有公布,只公布了考生隐了5位的身份证号,泰州网友质疑到底是什么神秘单位。13日,记者调查得知,“某单位”为泰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泰州市人才服务中心受委托负责这次招聘,该中心负责人称,用工性质为劳动合同制,用工单位是为防止有人打招呼走后门,才要求用“某单位”代替的。 (本报今日A15版) “萝卜招聘”“拼爹招聘”等招聘腐败内幕浮出水面之后,暗箱操作的焦虑笼罩着民众的内心。纵观泰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这次招聘,似乎总是躲在暗处。尽管官方声称是为防止走后门,然而预防“暗度陈仓”的诀窍在于公开透明,如此遮遮掩掩的招聘只会让人怀疑其动机不纯。 面对质疑,不管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招聘单位,还是负责招聘工作的当地人才服务中心,都流露出被冤枉的表情,按照他们的说法,之所以要“匿名”招聘,其实是为防止走后门。言外之意,领导不知道是哪家单位在招聘,对录取名单也毫不知情,自然无法插手招聘,其结果也就会更加公平公正。若依此看来,招聘单位可谓用心良苦。 尽管官方的回复听似有道理,但在民众看来,这更像是一个欲盖弥彰的谎言。在此次招聘中,招聘单位穿上了隐身衣,甚至连考生姓名都未公布,外界完全被蒙在鼓里,知情的恐怕只有那些接近权力的圈内人了。因此,“匿名”招聘不仅挡不住乱伸的权力黑手,反而蒙蔽了民众监督的双眼,这究竟是为防止走后门,还是为走后门创造条件?可见,“匿名”招聘防走后门难以让人信服,甚至让这次招聘处处散发着神秘的色彩,给民众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回顾以往“萝卜招聘”等案例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得逞,根本原因在于一个“暗”字,知情面过窄,民众监督的视线难以触及,权力黑手才得以为所欲为。因此,隐蔽的“匿名”招聘不仅难以堵上招聘腐败的漏洞,反而造就了隐藏权力黑手的“暗箱”。 众所周知,预防腐败的诀窍在于公开透明,阳光才是驱散民众疑云的良方。防止招聘走后门,“匿名”不如透明,只有将招聘中的每一个环节置之于民众监督之下,才能保障考生的知情权,才能经得起民众的拷问。靠遮遮掩掩防止走后门只会适得其反,给招聘腐败创造条件,给民众留下暗箱操作的焦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