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小学生小星捡到同学小潘的银行卡,因恰好知道该银行卡密码,便拿卡取了800元钱买了零食和玩具。小星的妈妈发现后,嘴上教育孩子不应取别人的钱,暗地里却在问清密码后,分多次将卡里的4万多元取出或转走。事后担心案发,她又选择了自首。 (2月18日《重庆晨报》) 明面上对孩子煞有介事地批评教育,暗地里却变本加厉地大行违法之事,这样的母亲着实荒唐可笑。可是笑过之后,我们扪心自问,是否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当我们陷入社会责任与自身利益的两难困境,是否每次都能交出合格的答卷? 在家庭中,多少家长一边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一边自己又随手乱扔垃圾?在单位里,多少领导台上大谈反腐决心,台下大肆敛财?在社会上,多少人言谈里侠肝义胆,可真路见不平不仅不“吼”还绕着道走?言行不一、人格分裂似乎已成为一种社会流行病。这种思想上的假冒伪劣,比市场上的假冒伪劣更让人深恶痛绝。 倘若任说一套做一套的不正之风滋长下去,长此以往,势必公德失范、大道不行,舞弊者得利、老实人吃亏,潜规则盛行、制度被架空。 其实,话有时不一定要说得多么动听,事也不一定都要做得轰轰烈烈,关键是讲真话、干实事。一味说大道理,并不能令人信服;言行不一的人就算站上了道德制高点,也终会被踢下神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