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央视3·15晚会对于企业来说更像是一场赌博,“输”、“赢”全靠运气。未被曝光的企业高枕无忧,被曝光的企业则将忙于公关。然而,忙碌的不该只有被曝光的企业和公关公司,监管部门更应为工作失职而胆战心惊,否则,3·15晚会就真的沦为消费者的一夜狂欢。
在央视3·15晚会播出之前,有媒体预测,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领域将是关注重点。消息一出,市场各方和公关公司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应对措施,以防万一。3月15日晚,在央视3·15晚会中,曝光了“网银神偷”、尼康相机等问题。 (3月15日《北京青年报》、央视) 自1991年以来,央视3·15晚会陆续揭开了不少的秘密、黑幕,成了全国消费者瞩目的焦点。因为媒体的预测,互联网金融企业胆战心惊,负责人焦虑不安。然而,只要这个晚上相安无事,则意味着又可以平安地过上一年幸福生活。 3·15晚会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其杀伤力的确不容小觑,正因有着看似立竿见影的效果,年复一年的曝光之夜成了消费者扬眉吐气的瞬间,在一刹那找到了“上帝”之感。然而,3·15晚会并非万能,更多情况下,消费者的成就感怕是稍纵即逝,一夜狂欢结束之后,依然需要面临令人沮丧的现实。2007年,郭德纲遭遇3·15晚会曝光,代言的商品涉嫌虚假宣传;2013年,互联网隐私泄露问题也曾引起一片哗然。时至今日,明星虚假代言何曾偃旗息鼓?互联网隐私泄露依然泛滥。3·15晚会俨然成了消费者心理上的救命稻草,但一场晚会怎能承担起解决诸多质量问题的重担? 在《中国青年报》发起的一项调查中,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62.1%的人首选“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消费者权益受侵害,投诉首选理应是监管部门,可先发现问题的却常常是媒体。媒体扮演着曝光的主角,意味着正常监管制度的缺位和失灵。 日常监管缺少主动执法监督的积极性,要么该检查的不检查,要么检查走过场走马观花,该处理的不处理,或将罚款当手段一劳永逸,甚至有的即便发现了问题也听之任之,等到问题泛滥成堆再集中处理。在监管普遍疲软的背景下,企业也就“无所畏惧”了。 一年只有一台3·15晚会,靠着媒体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地曝光,能有多少产品质量问题抖落出来?媒体受资源、调查手段限制,监督往往集于个案,无法让问题得到制度性改善。被曝光的企业无疑存在问题,未上黑榜的企业就一身正气了吗?可以想见,3·15晚会对于企业来说更像是一场赌博,“输”、“赢”全靠运气。 若监管依然“睁只眼,闭只眼”,企业自然将沉溺于运气的赌博,3·15晚会也就显得势单力薄。可以想见,3·15晚会后,未被曝光的企业高枕无忧,被曝光的企业则将忙于公关。然而,忙碌的不该只有被曝光的企业和公关公司,监管部门更应为工作失职而胆战心惊,否则,3·15晚会就真的沦为消费者的一夜狂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