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重点新闻
 
标题导航
补贴冒批冒领,校车安全何来
“放火求爱”照出留守儿童孤独
“不看红灯看监控”须制度矫正
人口问题大城难事要办好
2014年03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贴冒批冒领,校车安全何来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有关部门“疏忽大意”、“把数字粘贴错了”等等不着调的表态,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更加重了公众对暗箱操作的疑虑。对弄虚作假行为,监管竟然一路绿灯,暴露出的是“制度虚设”的危险。现在,比有没有校车更值得关注的,是怎么管好校车。
  近日,沈阳市于洪区发生校车补贴被冒领事件。16辆校车实有座位228个,但申报补贴时,座位数却变成了536个,以此多冒领财政补贴近10万元。据规定,每辆校车都要经过教育、公安、交通等6个部门盖章审核。对此,当地教育局负责人称“疏忽大意了”。目前,于洪区教育局已经责成涉案的校车公司加强整改,返还多领的补贴款。
       (本报今日A21版)
  如此过火的冒批冒领事件,当地教育局仅用一句“疏忽大意了”回应质疑,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更加加重了公众对涉事部门暗箱操作的疑虑。除了财政资金被错位透支,导致公帑靡费之外,如此弄虚作假竟能堂而皇之地闯过六道“安检”,其暴露出的校车管理混乱的事实更加令人揪心。
  其实,当地有关部门对校车管理及财政补贴的发放,均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及审查程序。在申请使用许可时,每台校车均需详细登记车牌号、核载人数、服务学校等详细的备查信息,并由教育、公安、交通、学校等6部门审核盖章,缺一不可。此外,校车的行驶证上也明确载有座位数,有关部门想要核实并不难。遗憾的是,最终发现问题的,并不是这些主管或监管部门,而是校车车主在发现补贴存在“分配不公”后向上反映。如此看来,若不是个别车主被少报座位数,少领了补贴,所谓的“疏忽大意了”,是不是也就不存在了呢?
  在校车安全引发社会极大关注的背景下,2012年《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校车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建立。由此,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对学校购买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专用校车进行财政补贴,而具体补助标准则由各地按照本地区实际情况灵活执行。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保护学生交通安全的初衷不可谓不好,公众也由衷地感到欣慰,但此番在制度并不缺位的情况下发生冒批冒领补贴的劣迹,无疑让大伙儿在“上学路上的安全”上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各方诸如“疏忽大意”、“把数字粘贴错了”等等不着调的表态中,笔者看到的是“制度虚设”的危险。现在比有没有校车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怎么管好校车。政府舍得为校车花钱,但这笔钱在流向校车的过程中,却成了一块谁都想咬上一口的“唐僧肉”。《条例》仅就运营管理做出原则性规定,各地的规则基本是自行制定、自行监督,出于便于执行初衷的“灵活”反而成了校车在实际运行中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
  眼见财政补贴成为“冤大头”,公众有理由质疑:管不好资金,能管得好校车的运行和安全吗?除了这个“偶然”曝出的问题外,当地在校车问题是否还存在别的猫腻?真心希望相关部门在后续的调查中,别再“疏忽大意”了。  好歹还算幸运,毕竟财政补贴的损失只是最轻微的结果,而如果不赶紧亡羊补牢,极有可能陷入更被动的局面。为此,更为细化、更为完善的校车管理和监督制度,迫切需要在各地落地生根。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