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陶小莫 |
|

|
|
□李冰洁 如今,“零翻译”现象在各种出版物中屡见不鲜。专家表示,“零翻译”的外语词,不但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和谐,使语境支离破碎,更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4月25日《人民日报》) 这是一种理性的声音,一种负责任的声音。然而,有不少人对此不理解,不以为然,甚至明确反对。他们认为,在汉语中夹杂外语词汇有利于便捷表达、准确表达,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向外来词汇说“不”显得很小家子气,保守封闭,违逆了潮流,根本没必要。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我们要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并不是绝对排斥外来语,而是要屏蔽和抵制未经翻译的外来语。若汉语成了芜杂凌乱的“万国语”,根基就会受到侵蚀,本位性、独立性、纯洁性和生命力就会受到威胁。 放眼世界,尽管各国对保护本国本民族语言纯洁性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很保守,诸如法国,有的国家则很开放,诸如英国、日本等,但大多数有自己独立语言的国家都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尽量不在母语中直接吸纳与本国母语的基本字符完全不同的外来语。 我们对汉语既要有自信、有感情,也要有敬畏、有底线。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汉语需要兼容并蓄,但我们有义务保持汉语的基本纯洁性,有义务通过必要的翻译把外来语汉语化,不能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