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一句话停职”有悖法治精神
质疑“警示教育”折射认识偏差
正视“指路收钱”背后的合理性
“裸官”摸底后没必要“加密”
副所长被判刑开房的官员呢
去伪存真 
2014年08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句话停职”有悖法治精神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一句话停职”不过是权力僭越的快感,其连同那片喝彩声一起,都是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所拒绝的。从长远来说,社会政治生态的清明、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养成,需要程序正义保证的制度层面“文火慢炖”,而非这种“快餐式”的越位狂欢。
  “明天就把他们先停职。”近日,在湖南经视《电视问政》第八期节目的录制现场,湖南衡阳市市长周海兵有些恼怒,当场决定衡阳县西渡木材检查站站长和副站长停职。据节目记者调查,这两人涉嫌执法犯法,不仅违规经销木材,而且还涉嫌无证运输。
       (本报今日A23版)
  今有周市长语带激愤的“一句话停职”,以后会不会再来个“一句话起用”?从社会治理和百姓福祉的角度考量,这到底是福是祸?
  客观地说,被周市长“一句话停职”的两名地方官员,均存在监守自盗、执法犯法的浓重嫌疑,理当依法予以惩处。如此,周市长表现出的恼怒之色、果断之举,显得甚是“雷厉风行”,而当这些通过电视镜头这种形式表现出来,传达到老百姓这里,无论是视觉冲击力,还是心理震撼力,都更为“出彩”、更为“过瘾”。这对于很多不了解官员任免程序而又“求公道”心切的观众来说,自然会陷入认识上的误区和理解上的偏差,很容易就此认定市长的做法是正确的,大快人心之余,却并未意识到这一违反程序的非常之举的危害性。
  站在权力规范和依法行政的法治社会角度,官员的职务任免必须一步步严格“走程序”,不可随意逾越,更不允许某些领导干部搞“一言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官场生态中,唯权力马首是瞻的领导意志,往往如野马脱缰一般,让制度层面的约束力量难以驾驭,更不甘心被关进笼子里。在电视上尚且如此“不走寻常路”,俨然把这个民生平台当成了消费民意的“秀场”。
  对政府部门而言,法无授权断不可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应强调程序的合法性、正义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应该秉持一份“天然的担当”,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法律授权的范围之内,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照章办事。具体到官员任免方面,即便程序“繁琐”,就算效率“低下”,无法像“一句话停职”来得“痛快”,来得立竿见影,但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只有这种程序上有条不紊,才能确保官员停职合法合规,才能保证基本的公平。
  像“一句话停职”这般轻易跳出制度和程序的轨道,习惯于“抄小路”,那即便最终的结果与“走程序”是一样的,也已然破坏了公平、公正、权威,导致事实上的不合规、不合法。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次两次“不出乱子”,不代表下一次也一定安全无虞。一旦“痛快”成瘾、权力失控,结果极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法治社会所追求的,在于法治的精神内化为社会成员的共同信仰和自觉的行为准则,整个社会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坚决的支持,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且通过法律解决纠纷的习惯和意识。而“一句话停职”不过是权力僭越下的快感,其连同那片喝彩声一起,都是一个走向成熟理性的社会所要拒绝的。从长远来说,社会政治生态的清明、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养成,需要的是有程序正义为保证的制度层面“文火慢炖”,而非“一句话停职”这般“快餐式”的权力狂欢。
  最后再申明一点,既是“问政”,就当问个明明白白、堂堂正正,如果过程上无法做到常态化的严肃、严谨,甚至连整改本身就需要整改,那干脆不如不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