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全国性的“裸官”大排查,至7月底摸底调查基本结束。但遗憾的是,对于公众更好奇的环节,如发现了多少“裸官”,都姓甚名谁,福建等十余省市均回应“具体数据不便透露”。 “裸官”摸底摸完了,多个省份却将数据藏着掖着,这也让许多人发出质疑:不肯公开,是因“裸官”多不愿揭丑呢,还是个中藏猫腻…… 应该说,摸底只是治裸的第一步,摸完之后,不应归于沉默,最好是将数量公开。这样既能彰显“治裸”的决心,争取舆论支持,也能集纳监督之力。本质上,公开“裸官”信息其实是在保护官员,利于建立健康的官员晋升激励机制。而今摸底基本完成了,“裸官”数量没必要“加密”。事实上,当“裸官”数量甚至名单都公开了,这无疑是信息公开的进步,“裸官”向“贪官”转化也能少些遁形之地,何乐而不为? (8月7日《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