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争创全国文明城
 
标题导航
标题党暴露举报之难
记者证咋成官员福利
“谩骂索礼”的老师是谁惯的
“蹲式服务”曲解尊重本义
“下不为例”算啥执法标准
消防“放火”
图片
2014年09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谩骂索礼”的老师是谁惯的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这等公然索礼的肮脏做派,哪还有一丝师道尊严的影子?反观当地教育部门的表现,也令人失望:这等害群之马,为何不果断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其他违规收礼的老师,因为没被曝光就能默认“清白”?只要处分几个人,就能保证明年的教师节会风清气正?
  “穷嗖、抠搜的、死德性……要你们这帮废物,咋那么没人性呢?”因教师节当天未收到礼物,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十七班班主任冯群超,对学生破口大骂了整整一堂课。全班同学无奈现场集资,加上班费凑了六百多元,为其补上礼物。9月14日,有媒体记者从依兰县政府获悉,目前,冯群超已被停止教学工作并被撤销班主任职务;已收学生礼金全数退回;行政记大过处分。
(本报今日A16版) 
  如此不堪入目的字眼,愣是骂了整整一堂课,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从一位老师的嘴里喷出来的。更荒唐的是,让这名老师“出离愤怒”的,无关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关课堂纪律,竟然是“教师节没收到礼”。笔者再次震惊了,这等公然索礼的肮脏做派,哪还有一丝师道尊严的影子?与泼皮无赖又有何异?
  在这位老师的骂声中,笔者硬着头皮简单地梳理了一下人家的“教育逻辑”——不送礼等于“掉链子”,不送礼等于“没人性”,不送礼等于“废物”。眼见学生这么“不明白事”,害自个儿还得“死乞白咧”地开口要,可不就得好好地“教育教育”,让学生“明白事”。在这番“苦口婆心”的“开导”下,学生们哪还敢“不明白事”?只得麻溜儿地凑齐了礼物钱,好赶紧抚慰这位班主任老师那颗“受伤”的心,更为免于以后被穿小鞋而“买平安”。
  “想伸手”不过是这位老师发飙的一个原因,至于另一个由头,则是“面子问题”。原来,这次教师节,别的班在各自班长的“张罗”下,都给老师“意思”了。眼见自个儿被本班学生“无视”,想想同行们那“鄙视”的目光、“肆无忌惮”的炫耀和有意无意的冷嘲热讽,如何还能下得了台?这还了得,为此,换掉“组织不力”的班长也是在所不惜,还是那句话,谁让你“不明白事”呢?
  言及此处,一间教人向善的教室充斥的却全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为人师者却带头搞起了虚荣的攀比,弥足珍贵的师德底线被社会上的歪风劣习践踏得模糊不清。对此,公众的愤怒和忧虑可以理解,教育部门的纠偏整肃更是不容有失。遗憾的是,纵然坊间舆论猛烈声讨,纵然涉事老师有万般不是,当地教育部门的表现再次令人失望:有“针对性”的处罚看似严厉,却也并未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性思维窠臼。请问,这等害群之马,为何不果断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其他违规收礼的老师,因为没被曝光就能默认“清白”?只要处分几个人,就能保证明年的教师节会风清气正?
  其实,教育部早在今年7月就发出《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行为的规定》,为教师违规收礼划定“红线”。而黑龙江省教育厅也在今年教师节前夕要求,要将这一规定“传达到每个学校、每名教师、每名学生”。但一道道禁令之后,结果却依旧是屡禁不止,多地教师违规收礼的现象被频频曝出。如此顶风作案、甚至“公开索礼”无疑将禁令视为一纸空文。
  为何?一者,教师队伍中部分存在的师德师风走样、顶风收礼已成“气候”,而最迫切需要的有效监管却“精神不振”,缺乏重典治乱、刮骨疗毒的勇气和魄力,这是送礼歪风难以遏制的主要原因;二者,部分学生及家长带有“社会经验”性质的思想观念,人为地把师生关系变质和异化,成为校园腐败滋生的“温床”。
  要遏制教师违规收礼的歪风邪气,除了在这两方面谋求突破外,还要切实发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监管力量,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把“收礼”与“职业荣辱”、“考核晋升”相结合,从根上打消部分教师的歪脑筋。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