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生活札记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聚焦世界无烟日
 
标题导航
欲“亲”故“粽”
端午节,那抹艾香
湿漉漉的端午
沁人心脾的粽香
2022年06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湿漉漉的端午



  □王炳利

  湿漉漉的五月,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回味的季节。
  密州西北乡的端午节,从节前五日就开始了。我们有个传统,就是在端午节期间包粽子,看望嫁出去的闺女。我有四个姐姐,大姐、二姐早已出嫁,所以儿时我家的端午节包粽子总是要提前好几天。
  记得有一年,三天两头下雨。每到这个时候,邻居家的爷俩总是吵架,湿漉漉的空气里,弥漫着湿漉漉的粽香和吵架声。母亲从墙角处的米缸里舀出金黄色的黍米,放进早已盛好水的盆里泡发,父亲摘下悬挂在西屋墙上、用塑料薄膜包裹的槲叶,投进另一个盛放清水的大盆里,将其泡软。一个小时后,母亲取出事先买来的大红枣,放进另一个盆里,舀上清水使其变软。
  雨一直下,黄昏降临,备料已泡发合适,一家人围坐在堂屋里,开始包粽子。
  那时的我,不会包粽子,只会眼瞅着一个个长方形的粽子从母亲手中变戏法一样冒出来,我也会缠着母亲手把手教我……夜空的雨水依旧淅淅沥沥,顺着屋檐滴滴答答地垂落,砸出浅浅的水窝,溅起一朵朵亮晶晶的水花,倒映着煤油灯忽明忽暗的光芒。于是,我们的影子也在斑驳的墙上,忽明忽暗地晃动着。
  两个多小时后,原先泡发粽叶的大盆里堆满了粽子。燃烧的木柴,努力地舔舐着锅底。父亲将包好的粽子,一一码放到热气腾腾的大锅里。继续往锅底下续柴禾,不一会儿,黍米、大枣的香味与槲叶的清香,碰撞着缠绕着,袅袅娜娜地飘出来了。它们拼命地钻出门缝,挤进淅沥淅沥的雨夜。
  第二天早上,在锅里焖了一夜的粽子,一只只吸足了水,饱满得像婴儿的脸。雨已经停了,天空仿佛洗尽铅华,蓝得出奇。父亲挎上一箢子香粽,领着我去看一河之隔的二姐。
  路上,父亲告诉我:过了端午节,二姐全家就要搬往东北,投奔亲戚去谋生。自从二姐生了二胎外甥后,家里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贫瘠的土地出产的食物,都不够四口之家吃的,无奈啊。
  说完这些话,父亲眼圈红红的。直到多年以后,我方才理解了那时父亲复杂的心情。
  自此以后,二姐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回过老家一次。直到2004年父亲去世,再也未见我二姐一面。如今想来,睁眼离开这个世界的父亲,定是挂念远在东北的二姐……
  再到五月,充满粽香的五月,那些怀念就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