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国琴
上海市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以上中小学生,暑假生活的一半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家长工作忙碌,学校“暂停营业”,使不少中小学生无奈成了“宅童”。调查显示,在网上种菜、养宠物,织“围脖”,玩网游,很多“宅童”将大量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 (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宅童”来说,他们或只能在家中守候着电视机,或成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甚至,有的孩子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为了省事,也直接在百度上搜索答案……无论如何,“宅童”现象的出现,都值得全社会来共同关注。 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期,大部分心智尚未成熟,而且自控能力也比较差,如果长时间让他们沉迷于网络当中,很有可能成为“虚拟社交依赖症”的主要群体,从而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良好的交际能力,难以与身边的同学、老师以及朋友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再说,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也容易使得一些青少年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继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当然,针对“宅童”问题的出现,如今,我们欣慰地看到,一些社区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适时地成立了假期教育基地,让少年儿童在假期里有了一个共同学习、活动的场所。我们在为这些社区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社区能够学习借鉴这一做法。此外,对于有关政府部门来说,也需要把关注“宅童”现象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课题,通过科学有效的举措,避免“宅童”现象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