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盖章先买彩票,简直如同绑票
洗脚是“愚孝”总比不孝强
救助流浪孩子要有恒心恒力
茅盾文学奖何时能“与民同乐”
板凳妈妈的爱,我们感同身受
鸡蛋和鱼肉到底有没有
2011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助流浪孩子要有恒心恒力
□新华社记者 邹伟 



  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做出相关部署,引起社会持续关注。
  这些针对流浪孩子的“国家行动”,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流浪孩子的关爱,对保障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工作的极为重视。但要让这一美好愿望成为现实,还有赖相关各方下“恒心”、出“恒力”。
  流浪未成年人问题的凸显,与我国城乡人口加速流动、部分家庭监护缺位以及各种社会复杂因素交织的背景密切相关;同时,流浪未成年人群体年龄差异大、成长跨度大。这些因素决定了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扎实的工作应对。
  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要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摆在首位,纳入工作整体框架长远考虑。绝不能止步于结束其流浪状态,而要从临时的物质救助递进到长期的心灵关怀,从基本生存权的保护上升为成长发展权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有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防止落实措施走样。一些人士提醒,在强大的问责压力之下,要尽力避免出现驱赶流浪儿童或“集体被消失”现象,也要防止“运动式治理”弊病,引导各地探索建立长效的机制和做法。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救助保护工作涉及各地、各部门,也涉及多重领导、多头管理。希望各方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密切协作、严密对接,整合力量、统筹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可持续推进的强大合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