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水南
她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热心助人。她的事迹在网上热传,网民亲切地称她“板凳妈妈”。她就是湖南省湘潭市社会福利院供养人员许月华。 (8月21日《广州日报》) 板凳妈妈有一颗善良而高尚的心。因为善良,所以容不得悲惨的存在;因为高尚,所以付出了不计回报的关怀。“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这是人性中最珍贵的部分,是德性中最耀眼的品质。 板凳妈妈高位截瘫,须借助两条板凳才能行走,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无疑是孱弱的,但是她的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推动着她向命运抗争,向真诚与善良靠拢。她自愿充当福利院免费保育员,几十年如一日;在任何时候都不忘孤残儿童,把自己的床铺不断加宽至5米,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以至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当下,随着竞争的白热化和社会的物欲化,社会道德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滑坡,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丧失了基本的传统美德,甚至与社会公德背道而驰。当这些急功近利的人看到“板凳妈妈”的平凡生活,应该有所感悟,有些释然。毫不夸张地说,板凳妈妈许月华的善举不仅援助了130多名孤残儿童,更让那些未曾受到她恩泽的社会公众得到了心灵救助。 我们感谢板凳妈妈许月华,以孤残儿童的名义,也以我们的名义,更以社会的名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