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盖章先买彩票,简直如同绑票
洗脚是“愚孝”总比不孝强
救助流浪孩子要有恒心恒力
茅盾文学奖何时能“与民同乐”
板凳妈妈的爱,我们感同身受
鸡蛋和鱼肉到底有没有
2011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鸡蛋和鱼肉到底有没有



  □佘宗明 

  近日,联合利华旗下的浓汤宝产品因标识不清,配料表中标注“可能含有小麦、大豆、鸡蛋、奶制品、鱼”等字样,遭贵阳市工商局要求下架。工商局官员称,浓汤宝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第48条规定。
          (本报今日A21版)
  小品《不差钱》播后,“有还是没有哇”一语风行,成为假扮无知的戏谑语。而今,浓汤宝的“可能含有鱼、小麦”,让公众拾起了这问句:到底有还是没有哇?
  不是民众爱“挑刺”,毒食品接踵而至的艰涩现实,早已让人们草木皆兵,不敢大意。当“柴米油盐酱醋茶”竞相趟“藏污纳垢”的浑水,公共安全空剩一地狼藉,人们的警惕之心只能随之加码。而浓汤宝配料的含糊其辞,正刺激了公众的敏感面,激荡起他们想象力的发酵:“可能含有”的不确定语气中,暗含着广阔的“话语空间”,抑或“卸责余地”;谁能断定,添加剂和毒素,不在“可能含有”之列?
  食品配料表、生产时间、保质期等标识,关乎消费者的知情权,本该清晰了然。《食品安全法》中,明文规定“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现行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里,也要求“所有内容清晰、醒目、持久,不得使用欺骗性文字”。对食品标识要求的严苛,是食品安全的细节化践履,也契合权利捍卫的原义。
  “可能含有”式的标注,自然太过轻佻。联合利华称此举是为“温馨关怀”,提示致敏物的存在可能。可致敏物究竟存在与否,当有定论,而非用“可能、也许、大概”之类的字眼敷衍了事。有就标明有,没有就写无,省得公众遐想翩翩。但“可能有”的字样,委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心中忐忑。
  标识预留“悬念”,百姓纠结不堪,徒有哀叹:“谁能借我一双慧眼,将食品安全看个清楚”。当食品标识成“未知项”,公众的疑虑注定无以消弭,对产品生出“假冒伪劣”的负面想象。正当公众给浓汤宝戴上“违规”帽子时,孰料人家言之锵锵地否认:这旨在响应食品标签的新法规,并无不妥。
  浓汤宝“响应新规”的解释,逻辑上无法自洽:循法而为,循的是当下之法,可新版《通则》到2012年4月20日才正式实施,这般响应,未免太超前、太穿越了点。与此同时,“可能含有”遭遇的舆论困境,也为新规完善提供了借鉴:对致敏物的说明,应是确定性的,不能弄成“民众的猜想”。
  “可能含有”的标识,跟“莫须有”式惩责如出一辙,在“解释权归自身所有”的话语专制下,易成责任诡辩、过失转嫁的“挡箭牌”。这对已然失衡的市场博弈,又是公平损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