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国栋
湖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近日接举报,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有15家书店,大部分有盗版教材出售,十分猖獗。16日,湖北省多部门联合行动,当场暂扣涉嫌盗版的教材教辅近300册,对4家无证照经营书店进行查处。(9月17日《楚天都市报》) 武昌某知名高校一学生表示,他所在的专业,每年教材买齐需600多元,如果买盗版则能省不少钱,这是不少同学选择盗版的主要原因。“如果教材价格能多降一些下来,我想更多人还是买正版的。”这话说得很实在,现在的教材价格动辄三四十元一本,还基本不打折,对于穷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笔很大的负担。而教材教辅外的其他书籍,则少有原价出售的,七折八折早成常态,当当、京东商城等网络书店甚至能低到五折六折,习惯了打折购书的学生们,如何能忍受教材教辅的高价? 大学生不是不知道盗版的害处,但之所以愿意忍受盗版教材教辅的各种错误,还不是价格太高造成的?为什么其他书能降价促销,教材教辅的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呢?其实,在教材、教辅发行过程中给回扣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以至于各地教育部门三番五次的下文件严禁教育官员和学校从中牟利。 高校内盗版教材教辅猖獗,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此类正版书籍的暴利。光查扣盗版书显然治标不治本。只有严厉惩处教材教辅发行中的腐败行为,挤出价格中的水分,让学生得以平价购书,盗版教材教辅才会没有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