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推动文化大发展
 
标题导航
逼差生测智商,谁制造的荒唐
莫让“低级错误”酿成重大事故
被困井下的人中有没有矿领导
拒载受伤民警又让冷漠升级
瘦身钢筋供销两旺监管部门咋不脸红
请给青年农民一个回家种地的理由
2011年10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给青年农民一个回家种地的理由



  张西流 

  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05年至2009年全国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这说明,在中国这个曾以农业文明兴盛的广袤大地上,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正在消失。2011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发现,河北、山西、湖南等省(区)的情况,大致都是如此,本来是农业大省的中部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少。    (10月30日《山西晚报》)
  据媒体报道,“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大国的农业人口急剧减少,由曾经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变成了将少于城镇人口,如此惊人的变化,值得引起警惕和积极应对。
  现在,只要走进农村就可以发现,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反而是那些留守的老弱病残。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的情况,在各地相当普遍,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笔者老家在湖北省一个村子,那里还住着伯父一家。10月3日,趁节日放假笔者专程回家探望,发现伯父家大门紧锁。邻居告知,伯父下地干活去了。我有点纳闷:伯父七十有余了,还要下地劳动,那堂兄堂嫂他们干什么去了?邻居说,都打工去了。 
  晚上同伯父谈起此事,伯父告诉我,不仅是堂兄堂嫂,连高考落榜的侄儿、侄女也都打工去了。我问:您这一把年纪了,还要辛勤劳作,他们忍心吗?伯父说,不忍心又能怎样,我们祖孙三代好几口人,就这十来亩田地,种得再好,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全村都是这样,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的要么是那些有拖累暂时走不脱身的少数年轻人,要么就是我们这些老小。我有点担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不种地了,那土地不就荒废了?伯父说,荒废倒不会,但靠我们这些老人去种地,一没力气,二没科学,能有什么好收成? 
  在有限的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很难实现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于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争先恐后地向城市转移。其次,新一代农民厌恶农业生产,也是造成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的主要原因。时下,80后乃至90后农民,对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缺少感情,纷纷外出打工。
  农村劳动力断层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要拿出应对措施,规范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有序转移。同时,制定更直接、更优惠、更实在的政策,感召和吸引更多的青年农民回乡务农,科学致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