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别太迷恋“狼爸”的鸡毛掸子
“天气”又闯祸了老百姓又发笑了
美美太坚强还是红会太脆弱?
别让会员卡“卡住”消费者
警方晒“打架成本”是种善意提醒
2011年1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气”又闯祸了老百姓又发笑了



  邓海建 
  深圳盐田区今年3月花费160万元翻修了6座天桥,数月之后,其中5座出现不同程度质量问题,媒体称该项目经层层转包实际造价仅25万元。深圳官方回应称,该项目不存在转包,25万元仅是劳务费,材料费即已81万元,称出现损坏主要因天气问题。         (本报今日A24版)
  有关路桥的传奇种种,基本定律是“无转包,不新闻”。但既然地方部门回应说“不存在转包”现象,似乎也不好意思再以小人之心度之,存疑的继续存疑,追问的继续追问。倒是有关天桥修补得如此弱不禁风的辩解,很有些天马行空的意思。对质量问题,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给出了四个理由:一是封闭天桥施工交通疏解压力大、市民投诉强烈,多个天桥被迫提前开放,影响工程质量;二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天气寒冷,影响PU胶硬化;三是盐田区地理条件特殊,降雨相对频繁,长期暴晒及雨淋,PU胶膨胀系数与钢板膨胀系数不一样;四是交付使用后,部分市民乱扔烟头、推自行车不走自行车坡道等行为,造成桥面PU胶被烫坏、踏步防滑条受损。
  字字句句,多是天气或市民惹的祸。不妨将之细细咂摸:一者,所谓“市民投诉而被迫提前开放”,此般娇嗔,哪还有半点专业的意思?你是修天桥呢、还是跟着民意的感觉走?二者,所谓下雨等“地理条件特殊”之说,难道盐田区和深圳市不在一个气候带,别的天桥不出事,唯独这里气候诡异?三者,所谓“市民乱扔烟头”等归罪法,桥面PU胶就活该如此脆弱、抑或不能选择耐火抗击的材质?深圳的天气,是不是恶劣到了天桥没法“身强体壮”的地步;又或者深圳的市民,是不是天生都是天桥的“破坏之王”——这样的问题,估计问出来都是个冷幽默。
  桥塌人亡怪天气,景区滑道事故怪天气,高铁问题还是怪天气……“天气”是个最憋屈的孩子,因为你怪就怪了,它也无话可说。尽管老话说“人在做、天在看”,但人祸或者天灾,在糊里糊涂的制度面前,往往是个难解的谜语。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古人做事情是很知道研究天气的,为什么我们的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在打桩立项的时候,却总是要“忽略”了天气因素呢?难不成这本身就是一道屡试不爽的“免罪金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