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克梅 11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作为企业家论坛嘉宾出现在会场,并就“郭美美事件”作主题演讲,称红十字会有107年历史,做了很多工作,郭美美事件三天时间就毁掉了百年工作成绩。赵白鸽表示,必须要让社会了解红十字会,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 (11月15日《中国经济周刊》) “三天毁掉一百年”,看到这样的字句,我自己都笑了,太抬举郭美美了,敢情她就是“原子弹”,一下子炸塌了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构筑的坚固工程。郭美美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就算是网络加剧了负面信息的流通,如果中国红十字会的这个“百年建筑”本身就是百折不摧的钢筋水泥工程,再有几个郭美美,它也会安然无恙。顷刻之间的败落背后,肯定有值得深味的不良现实。郭美美仅仅是引爆的明火而已。 换言之,中国红十字会的这一座“古老建筑”,这些年,因为慈善行为不够透明、慈善作为不够坦荡,公众是早有耳闻,颇有微词。此前,有群众不给红十字会捐款,而愿意将捐款直接送给灾民,就是明证。这些大大小小的“慈善疾病”早已腐蚀了这个古老建筑,而让它生出了断壁残垣、墙体裂缝。如果说郭美美是公众的一个渲泻口,这个宣泄是有扎实厚重的“量变积累”作为前提的,否则,就不会发生瞬间倒塌的“公信力质变”。没有郭美美,败落也是早晚的事情。 经历了如此重大信任危机,中国红十字会还没认识到这一点,仍然非常执迷,总在抱怨社会不理解红十字会,比如赵白鸽遗憾地表示,“红十字会的工作中,救灾及救援占据60%,社会捐助也就是慈善占据40%,大家都在盯着慈善,却不知道我们的救济工作。”好像社会对不起红十字会一样。这是实事求是的反思态度吗? 不过,这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下降的一些重要原因,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依旧孤傲,听不进去大众的批评。如果抱定这种精神走下去,振兴红十字会公信力,仍然不敢奢望。 要想真正挽救红十字会公信力,最需要的不是牢骚满腹,不是情绪对立,更不是否定问题。而是老老实实蹲下去,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多重视新闻危机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多进行痛心疾首的自我批评和踏实改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