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严控“以人查房”应配套财产公示
别让“落实带薪休假”沦为安慰奖
桥洞中的农民工需要制度“安家”
女童看守压岁钱敲响了教育警钟
国务院的规定离娄底房管局有多远?
“百万寻犬”标注“精神赡养”筹码
2013年02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万寻犬”标注“精神赡养”筹码



  木须虫 

   2006年,儿子送了一只松狮犬与其做伴,曹老师称与爱狗相处后方感到内心沉静,心态有所依附。今年2月8日,松狮犬走失了,为找回爱狗,曹老师在其微博中发出一则“寻狗启事”,称将用一套价值过百万的房产答谢送还者。
       (2月18日《北京晨报》)
  曹老师是千百万空巢老人中的一个,对狗的依附甚至到了依赖的地步,爱狗走失不啻于灵魂丢失,以致于不惜以百万房产悬赏寻狗。就行为而言,或许属于偏激的个案,但是对精神世界需求的追寻与渴求,却又是空巢老人群体共性的缩影。空巢老人问题是社会人口结构与社会生存空间变迁的产物,子女长期生活在身边成为可遇不可求的事情。空巢老人面临的其实是家庭亲情与人际情感的双重缺失,这其中既有子女对父母精神需求集体无意识的忽视,也有社会变迁形成人际沟壑,公共服务机制填补的缺位,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一直都是一个人在孤单地战斗。
  老人找狗其实是在寻找失落的精神世界,悬赏的价格有多高,说明要求有多迫切。相比于养老一般性物质生活与医疗保障等层面的需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显得更困难,既需要子女孝顺的亲情抚慰,又需要超越家庭亲情之外,社会群体之间相互的洞照与关切,营造出群体共有的情感温暖,让精神需要得到常态化的满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