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云南省开远市红坡头村小学的学生有了正式学籍。这一“历史性”转折,让“黑户村”走到了台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人口统计时,一些地方的村民找地方躲起来,一些黑户村自发形成。云南省开远市红坡头村有117户人家约600人,因为没有户籍,他们无法享受国家任何政策,甚至领不到结婚证,生活困难。(2月25日《新京报》) 在开远市周边的山顶,像红坡头村这样的黑户村还有好几个,官方称之为“自发移民”。这样的黑户村最终形成,责任主要在当年的“移民者”身上。但政府也不能说没有责任,如果当初及时介入,黑户村应该不会“坐大”。而黑户村既已成为事实,不管是解散还是遣返,恐怕都不现实。首先应该承认它的存在,继而让村民和村庄都早日回归现代社会,是最务实的,这也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责任。 红坡头村小学终于受到政府承认,小学生们开始拥有正式学籍,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并享受国家给予小学生的各种福利补贴,对黑户村来说或许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然而,黑户的“转正”如果只能从小学生开始,对黑户村回归现代社会来说远远不够。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不管是无辜者,还是负有“移民”责任的老人们,都应该尽早回归,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躲避人口统计而盲目“移民”,固然是错误和非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自然卸掉对这部分公民的管理责任与服务义务;特别是这些黑户村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部落社会”的规模之后,政府管理与服务更不允许出现真空。 2011年底开远市政府公布“开远市自发移民情况”显示,开远市目前有自发移民1328户,总人口6519人;而该市自发移民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官员则称,这个群体的真实人数远高于调查数,估计超过1万人。在整个云南省,像开远市这样的自发移民现象并不罕见。成立相关机构应对这一问题,说明政府并没有忘记责任和义务,然而这么多的“非法移民”长期脱离户籍管理,自由组合成“部落社会”而与文明社会相隔离,政府管理上难辞其咎。在恢复户籍、消除黑户等问题上的速度,显然是太慢了。或许这里面有些问题不是简单恢复户籍就能够解决的,比如黑户村的行政归属或村机构的组建,难度肯定不小;并且对这种违法既成事实的承认,会不会带来“鼓励效应”,会导致更多的黑户村现象出现?社会管理中不断出现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管理者必须表现出应有的智慧来应对、解决,舍此别去选择。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任务,一是尽早让黑户村民或村庄回归现代社会,二是总结经验教训,避免这种村庄继续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