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今年2月下旬,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机关的干部换岗“当一天环卫工”,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疾苦,听“办公室里听不到的声音”,已有177名干部报名。 (2月25日《新闻晚报》) 干部自愿换岗当一天环卫工,与环卫工人同吃同劳动,体验环卫工人的酸甜苦辣,不仅有利于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情况,体会到她们的辛苦、勤劳,倾听环卫工人的声音,还能够促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无疑值得称道。 问题是,只当一天环卫工,有一种“一日秀”之嫌。毕竟,机关干部当一天环卫工人,即使是“身入”了,也难以做到“心入”,因而其作用不大,难以达到体会和关心环卫工人的目的。 其实,机关干部关心环卫工人,有多种办法,并非一定要体验当环卫工人,只要把自己的社会公德和自己掌握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再采取一些人性化的关怀措施,就可以让环卫工人满意。 乍一看,环卫工人是“扫大街的”,地位与形象十分低下,但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应该善待环卫工人。这既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守则。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人把环卫工人当成“弱者”,因扫地不当殴打环卫工人者有之,乱扔果皮垃圾者有之,无端克扣环卫工人工资者有之。这些行为,固然与个人素质有关,但也是对环卫工人缺乏应有的认识,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和人格尊严。 环卫工人既是市民的清洁工,更是城市的“美容师”。她们用辛勤劳动换来全城千家万户的整洁和市容的美观,她们的劳动理应受到应有的尊重。不善待他们,就是不善待我们自己。毕竟,环卫工人的劳动虽与城市卫生、形象有关,但也与市民的利益有关。城市卫生了,市民就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因而。尊重、善待环卫工人,是每个市民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意识的体现。 当然,制度不兜底,谁都可能是弱者,特别是对于像环卫工人这样的弱势群体而言尤甚。因而,要想让环卫工人体面劳动,需要制度保证,但在制度没出台之前,还需要有爱心给力,从点滴做起。从这个方面讲,与其换位体验当环卫工人,还不如善待环卫工人。毕竟,工作,不应当只是温饱,它也是一份尊严和体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