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致信挽留务工者,别成一场作秀
正视女主角撤诉传闻的民意之忧□木须虫 
叫停期中考试,不等同于“减负”□刘英团 
速成鸡无罪折射监管长期滞后□毕晓哲 
开豪车献爱心被批其实是善意的提醒□苑广阔 
追责“豆腐路”不能打“豆腐拳”□林萧 
2013年02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叫停期中考试,不等同于“减负”□刘英团 



  近日,北京颁布“减负令”,就中小学课时、家庭作业、考试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减负标准。“减负令”提出“小学除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期末可以举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也就是说,小学期中考试将被叫停。  (2月26日《新京报》)
  叫停“期中考试”能给学生减负?取消期中考试,学生会轻松和自由血多。但减负,不是取消一次考试或改变评价方式那样简单。学生负担重是因从好的中学到好的大学,无不是量“分”录取。在上海、北京,85%至95%的高中毕业生都可以顺利考入大学,但“重负”并未见明显减轻,原因很简单:为谋取好的职业,大家并不满足于升入普通大学,而是将眼光盯在“名牌大学”上。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只要经历中考和高考大环境的定性考试,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也只有通过考试,老师才能给学生对症下药,帮助引导他们查漏补缺。既然“分数”如此的重要,取消期中考试非但不会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会让老师无法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平时不抓紧学习的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一定会更大。
  考试是衡量学习效果最客观的方式。考试,在人的一生中无处不在。考试不但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承载体。纵然学校取消了期中考试,但家长一想到孩子未来的出路和前途,是不是又会硬起心肠“添砖加瓦”呢?老师不布置作业,家长布置;学校不发辅导资料,家长购买。而悬在老师头上的考核指标,是否又会迫使任课老师课后私下补课呢?没有相对完整、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但“减负”的瓶颈依然存在,“独木桥”也依然还是“独木桥”,这就是现实!
  “减负”不等于盲目的缩减课时和教学,更不等于取消考试。“减负”应该讲究平衡!但是,由于对“减负”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包括北京等不少地方的“减负”都出现了“跷跷板现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接二连三的出台“减负”措施和规定,而学校、老师和家长,甚至一些学生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减负”的“损失”补回来。因为学生的在校表现,尤其是平时的考试成绩都记入了学生的成长手册。一些重点中学和名牌高校在自主招生时也特别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日常表现。如此一来,“减负”的措施和手段越多,学生就越遭罪。
  中国学生的课业负担之重,举世称冠。对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机制实施改革并对进行必要的减负势在必行。但是,教育改革并不是出台一项措施那么简单,减负更不等于取消考试,最关键还在于用什么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改革,是彻底转变观念,还是形式的改变。如果升学与就业做到了不惟分数、不惟名校是从,就算天天考试、天天排名又如何?“减负”必须与招生政策相配套才可落到实处。考试制度改革、课程改革、评价制度改革等教育配套改革没有跟上,任何徒有其表的改革(包括取消期中考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减负也终将成为空谈。因为国家整体办学氛围没有变、教育思想没有变、教育导向也没有变,像取消期中考试等改革就根本不可能触及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病灶”。只有相关教育配套改革跟上来了,“减负”才有可能真正名至实归。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