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假孕妇骗座露馅的闹剧背后,不只是一个让人讥讽的笑柄,也是关乎重建社会信任的反面教材。更可悲的是,她不仅无意悔改,反而义正词严地跑到工商部门兴师问罪。由此可见,或许在张女士的脑海深处,道德观念早已消失殆尽、病入膏肓。 北京的张女士为乘坐地铁时有座,网购“硅胶肚皮”装孕妇。佩戴上第一天,“假肚皮”就脱落露馅而被乘客嘲笑。张女士以质量问题向工商部门投诉,工商部门认为该行为不属于“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并未予受理张女士投诉。 (本报今日A19版) 为谋一座,假孕妇挺着硅胶大肚子,意图博取乘客同情,没想到机关算尽却露出了马脚,得到的只有乘客的嘲讽,最终沦为一场“偷鸡不成蚀把米”闹剧。但闹剧的背后,不只是一个让人讥讽的笑柄,也是关乎重建社会信任的反面教材。 甘愿不顾道德的拷问而出此下策,可见张女士对座位的渴求之深,或许在张女士看来,自己只不过为了区区一个座位而已,无需上升至道德高度。其实不然,冒充假孕妇骗来的,不仅是一个座位,更是乘客对“老弱病残孕”的善心。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有了假孕妇骗座的“前车之鉴”,为避免再次跳进假肚子的陷阱,部分乘客或许会对孕妇的身份多了几分怀疑,甚至收回援助之手、关闭道德之门,最终酿成的将是信任危机进一步加剧、真孕妇无座可坐的苦果。若善心屡被踩碎,道德观念和社会信任又将身附何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显示,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正是由于张女士之徒的不以为然,才让社会信任走上了下坡路。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座位的小事,而是道德权衡错位的大事。 道德沦丧着实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堕落得理直气壮、无可救药。若张女士能痛定思过,拿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勇气,或许可以赢回被掏空的信任。可悲的是,她不仅无意悔改,反而将罪恶的根源归咎于产品质量,义正词严地跑到工商部门兴师问罪。由此可见,或许在张女士的脑海深处,道德观念早已消失殆尽、病入膏肓。好在“维权”之举被拒之门外,否则,助长的将是为一己私利而置社会责任于罔闻的不良风气。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社会信任与道德城墙的垒筑亦如此。如张女士般“精明”的假孕妇只是个例,充其量不过是眼中的沙子而已,不该成为道德观念提升的绊脚石。只有人人坚定道德的信念,善意之光才能普照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