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曾被人称为“血汗工厂”、“东方斯巴达”等。这些名号,让东莞人很委屈。如今,一条时长15秒,包含“东莞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正在广州南站、长沙南站等全国多个高铁站场以及电影院线放映,为东莞“正名”。另一部由王志东、易建联等名人参演的宣传片也正在拍摄制作当中。 (2月27日《羊城晚报》) 当地聘请明星和名人拍摄宣传片“美化”东莞,在我看来有些“不打自招”的成分。为什么一些不良的传闻和“名头”偏偏往东莞身上安?至少说明这些“传言”或“流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一次次的“负面新闻”传播之下,被人扣上这些“黑帽子”,就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当然,在其他城市也同样可能存在卖淫嫖娼行为的情况下,东莞的这些名头也或有以讹传讹和夸大的成分,这也是当地有关方面试图通过正面宣传和报道以“摘”帽子的动因。不过,通过拍摄城市宣传片,聘请名人,以及一些乡镇也纷纷自拍宣传电影,是不是就能满足摘帽子的意愿?也是值得怀疑的。 首先,最应该质疑的是这笔庞大的宣传投资和费用资金来源于何处。不外乎有企业赞助的影子,但同样不能排除地方政府以公款注资的影子,最起码动用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庞大的政府宣传工具,这本身就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投资”。 况且,除了拍摄,还包括短片在全国各地的投放资金。据称,在宣传片中聘请了包括了莞籍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莞商王志东、篮球运动员易建联等明星名流,这些人不可能免费,即使是有觉悟高的“少收一些”恐怕也不会当“义工”。 政府耗费巨资请明星为自己长脸的并非没有,山西省定襄县为了凝聚人气、招商引资,近三年来先后四次邀请明星前来助阵,结果项目没引来几个,钱却花去1000多万元就是佐证,东莞市为了“摘帽子”究竟在请明星名人上花费多少公款,恐怕也是一个当地官员声称为“秘密”难以遮掩的巨额数字。 其次,对于拉明星方式拍摄宣传片以“摘帽子”,至少公众会有以下质疑:一者,请明星名人拍摄宣传片,是不是唯一的一种“摘帽子”方式?或者说有没有更经济的更科学的“摘帽子”方式?其二,并不排除耗费政府公款的“请明星”行为,要么就是涉嫌铺张,要么就是缺乏必要的法定程序支撑。至少目前,没有任何一则信息说明东莞市耗费巨资、请明星搞宣传片是经过了法定的民意征集意见的,对于经费使用的监督、究竟请明星的成本合算与否,自然更值得怀疑。 至少从现在分析,单纯的请明星拍摄宣传片,结果只会是徒劳的。公众会更多的看到一个城市的“里子”,如果经济运营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依然固我,即使请来比尔·盖茨,就能让东莞变成“软件之都”、“电脑之都”了? 反过来说,只要真正让城市实现转型升级,一些可能的“藏污纳垢”之所销声匿迹,公众也会看在眼里,所谓的“黑帽子”也就自动摘掉了。聘请明星拍摄城市宣传片,更让人担忧里面的“劳民伤财”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