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教授王正敏被举报“学术造假”一事1月7日再现转折点,央视报道“多名院士推荐人要求中科院对王正敏除名”。另据新华社报道,中科院7日回应称,正在了解相关情况,将严格按照程序处理此事。 近年来,关于院士的争议不时见诸报端。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王志新谈到院士“走穴”现象时,说不是因为票子就是因为面子,很多院士在几家单位身兼数职;再比如,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诸多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赫然在列,引发院士变“院仕”的质疑。 这一次王正敏被举报事件,再一次给“院士”二字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方面,他的院士推荐人表示,王正敏“论文作假是铁打的事实”;另一方面,推荐人说“之前和王正敏并不熟悉”,也暴露出了院士遴选的漏洞。王正敏的推荐人已经检讨了审查不严的问题,再抓着一个人或几个人的错误不放也无太大意义,王正敏事件早已扩展到了对学术道德、科研评价体系、院士遴选制度的拷问。 调查、处理王正敏或许只是一个开端,打破院士终身制、完善院士退出制度也只是一个开端。更重要、更核心的改革,还在于如何去剥离和院士相关的、一些不合理的经济待遇、学术待遇。 (1月8日《法制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