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王首荣 从这个“玩笑”中,也多少能读到部分企业一方面喊着人难招,一方面又不舍得投入来挽留员工的矛盾心情。只是矛盾中,老板们更容易犯成本第一的错误,忘记了对员工的投入才是回报最高的投资,于是才会出现承诺变玩笑,玩笑丢信任的闹剧。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一洗车店门前,年轻的老板和三名员工起了争执,仨员工甩手离开了洗车店。记者了解得知,这是一场因年终奖引发的集体辞职。年轻老板本承诺每人500元年终奖,不想兑现时,却变成了人手一张2元彩票。虽然这位老板后来称“开玩笑”,却未能挽留住三名员工。 (本报今日A15版) 发2元彩票代替年终奖,这位老板的确很新潮、很幽默,可惜的是,这种“玩笑”断送了员工对自己的信任。以笔者看来,员工不必急着离开,不妨店门一关,“歇业”牌子一挂,也开个“玩笑”,不知老板是否还能认同这样的幽默。 一家小洗车店,才三名员工,每人500元年终奖,一共才1500元。不禁纳闷,1500元钱与员工的贡献相比,孰轻孰重,很难判断吗?三名员工勤勤恳恳工作一年,因为老板的挽留和承诺,放弃了提前返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公司“多撑几天”,如此以公司为重的员工,即便没有承诺都该奖励,何况是承诺了的,要兑现有那么难吗? 年终奖难兑现,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经营不善没钱,再就是怕员工拿了年终奖年后跳槽了。回过头来看看这家洗车店,不禁觉得像个笑话:年底是洗车旺季,价格更是节节攀升,人手都不够又怎么会经营不善?怕员工拿了年终奖跳槽?更讲不通,洗车行业本身人员流动性就大,发不发年终奖对来年员工的去留影响并不大。那为什么不发了?只剩一种解释——老板反悔了。 “店是合伙开的,年终奖的承诺是我给的”,话外音似乎是另一位老板不同意啊。这下就明了了,合同中又没有年终奖的规定,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老板的口头承诺,想抵赖再容易不过。在这位老板眼中,要给或许来年都不一定还在这儿干的三名员工发年终奖,似乎得不偿失。他显然忘了当初因“人手紧张”,请求员工“多撑几天”的无奈,只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员工没被“玩笑”忽悠,集体辞职了,所以,“开玩笑”不过是掩饰卸磨杀驴的本意而已。 从这个“玩笑”中,也多少能读到部分企业一方面喊着人难招,一方面又不舍得投入来挽留员工的矛盾心情。其实,这个矛盾很好解决,只要想明白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对员工的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可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归属感,换句话说,对员工的投入就是无形生产力投资。别怕员工跳槽,如果报酬公道,有足够的认同和鼓励,再优秀的员工也不愿“背叛”企业,这种情感投资对“唯利是图”的老板而言恐怕很难理解,但却有理有据:以年终奖调查为例,80.2%接受调查的员工认为年终奖对于来年更好地工作会有促进作用。 2元彩票代替年终奖,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幽默,老板怎么不一人发5000元,告诉员工那500元的承诺是开玩笑?显然,“玩笑”损害的总是员工的利益,公平的是,老板也会因此失去信任。即便“500元年终奖还会发”,三名员工还是选择离开,就是立竿见影的教训。本来是一出皆大欢喜的喜剧,却因老板的反悔,演变成“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事情是如何发生了变化,不得不说,“导演”该好好反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