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年的味道
 
标题导航
企业开不起诚信玩笑
哺乳假要延长是对后代负责□玫昆仑 
套住孩子的绳索是留守难解之痛
破解“立功指南”须制约司法权力
空中“皮球”
借人情碰杯灌醉权力,也是腐败 
不架高压线,公车私用没完没了
2014年0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架高压线,公车私用没完没了



    □黄齐超 
  处长开公车打高尔夫事发后,深圳多个单位内部要求公车不得开回家。市民服务中心C区是市政府部门的集中办公区,C区地下停车场属于机关专用停车场,记者调查发现,24日下午5点半到6点半的1个小时时间,平均每分钟有一两辆车开出,截至傍晚7点,该停车场的车位有近一半空置。尽管有所约束,但公车开回家的现象仍较普遍。
   (1月25日《南方都市报》)
  下班后,公车该去哪?这其实不是问题,自然是该在单位。然而,很多单位对此管理并不严格,下班后公车随人走的现象很严重。
  或许,官员有诸多的理由下班后将公车开回家,但是,公车就是公车,其管理容不得有丝毫的马虎。下班后将公车开回家,谁能确保公车不为官员“加班”?一旦将公车开回家,也就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
  公车滥用的普遍与公众近乎麻木的监督触觉,让公车开回家这种不合情不合法的事成了常态。处长开公车打高尔夫被曝光后,原以为会有警示作用,从记者的调查来看,显然是公众高估了这些官员的觉悟和警醒。习惯已经养成多年自然难戒,但置若罔闻至此,也大出记者所料吧。
  官员对公车私用没有丝毫的法律敬畏感,到底是制度缺失,还是制度也在执行上因人而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给“下班公车”架法律高压的时机已不容错过。中央密集出台的各项制约规定,都没能挡住公车“回家”的车轮,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在这些官员眼里,公私无别,公家的就是他的,这是严重的权利自肥,公车能开回家,公款是不是也能带回家?不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恐怕在官员眼中,永远没有公私之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