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齐超
5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换证审查及再审核工作情况显示,全国共82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和注销的企业51家,这51家企业将停止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本报今日A14版) 在笔者的印象中,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很容易通过审批和更换,也就是走一走缴费的流程而已。可这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奶粉企业生产许可证的更换,却不是简单的走过场,而是要经过严格审查,这让人眼前一亮。 食品安全大如天,职能部门在更换生产许可证上设置严格的审核环节,值得赞许。不过,笔者提醒有关部门,安全是审核生产许可证的第一个因素,但也不要忘了企业的“暴利”。由于奶企诸多关于成本环节的不透明,“暴利”一直是个未证实的“传说”,让消费者如鲠在喉。 此次集中换证审查,有51家奶企因严厉的审核而未能通过,此举是否会成为“过关”奶企集体涨价的契机呢?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
|